日本前三大商社住友商事公告,將斥資45億日圓(約合新台幣12億元),取得美廉社22%的股權,大家都好奇:住友究竟看中美廉社哪一點?
去年7月,美廉社所屬的三商家購由母公司三商行分割後,先是宣布年營收突破百億大關、IPO消息頻傳、開啟線上購物「Go美廉」,如今又讓日商入盤點機股,「像蹲著練功十幾年,準備要跳起來了!」
「我們從2012年開始跟住友合作Tomod’s,本來就有互信基礎,另一個主因就是市場定位,(美廉社)可以彌補對方的缺口!」美廉社總經理邱光隆在接受獨家專訪時直言。
創立之初即遭受全聯夾殺、被市場喻為「小蝦米對抗大鯨魚」的美廉社,如何一路成長到2017年營收106億元,在台灣超市市占率第2名,還順勢與日商攜手?
走進空間狹小的美廉社,從牆上樸實的手寫促銷海報,到櫃台前散裝販售的白米與雞蛋,乍看盤點機一切似乎都與12年前「現代柑仔店」的定位沒什麼不同。
「因為我們最核心的商業模式,就是在『夠了』這兩個字,」邱光隆說。滿足感太少,客人會抗議;滿足感太多,一來對目標客群沒有意義,二來可能導致成本增加,「我們要做的,就是最多數人心目中的acceptable(可接受的品質),放棄那批要求更高的客人。」看似毫無變化的店面,就是精算出那條「夠了」的線,省略所有相對不重要服務的結果。
舉例來說,門市位於住宅區巷弄間,外觀毫不光鮮,卻能將租金占成本比率壓至個位數。接近2百公分的貨架看似影響空間感,卻能直接將所有存貨往上堆,一來方便快速補貨,二來還可省去建置倉庫和後台辦公室的成本,因為幾乎所有班別,各門市都只安排一人。
服裝盤點機中的出入庫複檢模塊的工作原理是:先將出入庫單下載到手持盤點機中,這個下載的出入庫單,可以根據不同的單號進行分類,在工作人員進行出入庫核對時,選擇需要核對的出入庫單,然後開始掃描需要出入庫的服裝條碼,如果是和出入庫上相符的產品,盤點機正常工作,如果不是相符的條碼,盤點機會高音報警,並提示該件服裝,不在該出入庫單上,請人工加強核對。出入庫結束後,工作人員可以將手持盤點機上的出入庫核對記錄上傳到電腦上,和系統中的電子做對比,並打印相應的差異表,統計表。因為服裝的條碼可以做到唯一性,因此,可以根據數據庫預存數據,在店面或代理商退貨時,通過條碼分辨出該退貨是不是最初發給他們的產品,其所退商品是否屬實。這個模塊可以輕鬆杜絕魚目混雜的貨品退回。缺貨報警這個模塊,主要用於檢查某些產品的銷量情況,及時發現斷檔,或滯銷。因為服裝盤點機具有1G甚至4G的存儲空間,因此,可以隨時將服裝整體數據下載到盤點器裡,只要掃描任何一個服裝條碼,盤點機界面都可以顯示出該件服裝的存儲情況,同時,還可以根據需要,設定個報警數字,低於該數字或高於該數字,都可以高音報警,及時提示用戶做補貨或促銷的決策。
美廉社在店租、人事、設備上極其精簡,將火力集中在消費者最關心的環節:商品。為避開價格戰,邱光隆直接成立進口部門,從丹麥、芬蘭、智利各地進口商品,如啤酒和零食等,毛利約為國內同品項的兩倍。如今,獨家商品數量和營收占比皆已達近兩成,在業界僅次於好市多。
美廉社在2012年由虧轉盈,往後連續4年,營收成長率皆兩位數成長。那麼,面臨新零售浪潮來襲、各家業者群起建置電商的挑戰時,它又會如何應對?
邱光隆口中「看起來很陽春」的「Go美廉」電商,倉儲管理系統脫胎於美廉社既有的換金幣行銷活動,宗旨是舉凡加入會員,就可依照來店次數累積金幣,去兌換棉被、電視、除濕機、熱水器等店內沒有銷售的物品。
推行4年,他們已累積大量數據。有了數據庫做選品基礎,更找上智能櫃公司「掌櫃」合作。點進官網,會員就能選購店內沒販賣的產品,產品送達距離最近的門市後,會員可到店裡,付款給美廉社店員,再到智能櫃自助取貨。
「這模式說穿了很簡單:讓同一群人從口袋掏出來的錢從10塊增加到20塊,遠比把會員從1百萬增加到2百萬要有效率。」邱光隆直言。
邱光隆也透露住友決定入股的原因。日本跟台灣消費結構相似,都面臨人口老化與M型社會的問題。美廉社主打「現代柑仔店」、專營社區鄰里的在地化路線,不僅吻合日本日漸興盛的底層需求,也可快速複製到其他亞洲開發中國家展店。
曾經的小蝦米美廉社,已靠著明確的市場定位走向百億大關,預計下半年前上線兩個新品牌、未來還要走向IPO。
留言列表